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你每天用的AI,可能被“投毒”了!

2025-07-09 00:46160两砚网中国之声

近日,有网络消息称“7月1日起老年人坐火车买票可以打折”,经核查,该消息不实,大概率为自媒体利用AI软件生成,目的为“博眼球、拉流量、变现谋利”。

如今,AI飞速发展,我们享受便捷的同时,也会遭遇“AI幻觉”,即AI生成一些看似合理但实际上错误、虚构的信息。

更严重的是,AI还可能会因为被“投毒”而出错。什么是“AI投毒”?我们又该如何识破“投毒陷阱”?

AI是如何被“投毒”的?

可能导致哪些后果?

当AI能写诗、作画、甚至替你处理工作邮件时,你是否想过,它也可能正在被恶意投喂“毒数据”,沦为一场技术暗战的牺牲品?而具体的“毒数据”是指色情、赌博、欺诈信息、虚假信息等。

那么,AI是怎么被“投毒”的呢?蚂蚁集团大模型安全专家毛宏亮介绍,目前“AI投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数据语料里投放虚假或有害信息,相当于有人故意为之;另一种是修改它的模型文件,也就是去修改整个训练的结果。”

通俗来讲,如果把AI比喻成食物的话,语料就相当于原材料,权重就是加工工艺。不论是原材料不新鲜,还是加工工艺出现了偏差,最终生产出来的食物就会有问题。

“AI投毒”除了会出现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外,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医疗领域,被“投毒”的AI可能误诊病情;在金融领域,被篡改的算法可能引发交易风险;在自动驾驶领域,恶意数据可能让车辆在关键时刻“失明”。

如何防范“AI投毒”风险?

相信算法,也要保留判断力

“AI投毒”的阴影悄然笼罩技术圈,为何大规模虚假信息与数据造假事件并未爆发呢?答案藏于一场隐形的“安全攻防战”中——从算法层的安全对齐到系统外的“防护护栏”,行业正通过多维度技术手段筑起“数字防火墙”。

这些措施虽无法彻底根除风险,却成功将“AI投毒”的破坏力控制在可控范围。“‘AI投毒’并没有批量化爆发,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虚假、造假问题,是因为我们做了相应的安全对齐措施,包括外置的安全护栏措施等。”

针对“AI投毒”带来的风险,毛宏亮介绍,目前行业一边为AI输出结果套上事实核查的“紧箍咒”,通过交叉验证、数据溯源等技术手段拦截“毒信息”;另一边则强制平台为AI生成内容打上醒目标签,像“电子水印”般提醒用户谨慎使用。

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这种风险?

一是使用正规平台和企业提供的AI工具。

二是科学合理地使用AI工具,AI产生的结果可以参考,但不能盲信。

三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不必要的个人隐私暴露,同时不做不良信息的投喂者,共同守护网络家园。

“AI投毒”的争议本质上是技术狂飙与安全伦理的碰撞。当AI深度嵌入我们的生活,从推荐餐厅到自动驾驶,从医疗诊断到金融决策,它的每一次“误判”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而防范“投毒”的关键,不在于封锁技术,而在于重塑人与技术的关系——我们既要享受AI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它可能被利用的漏洞;既要相信算法的力量,也要保留人类的判断力。

收藏 0
打赏 0
2025 FIFA世俱杯开赛在即 新技术赋能体育赛事
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乔雪峰)在足球场上,裁判俯身查看VAR(视频助理裁判)屏幕,做出更精准判罚;在家里,观众通过AI电视实时获取球员数据,智能家电构建起沉浸式观赛场景…… 如今,一场由技术驱动的体育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0评论2025-05-3030

苹果iOS19最新消息:全新设计 引入更多AI功能
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昨日(5月12日)发布博文,曝料称苹果iOS19系统在带来全新设计、引入更多AI功能之外,还力求减少系统故障(glitch)。古尔曼表示iOS此前版本常因 Bug 频发和功能失灵而饱受批评;而在 iOS19系统上,苹果公司将稳定放在优先位置,希望扭转用户的不满情绪。

0评论2025-05-1435

李开复:DeepSeek将中美AI差距缩小至3个月
参考消息网3月25日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25日报道,中国初创企业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说,在人工智能(AI)发展方面,中国已将与美国在某些领域的差距缩小至仅3个月,因为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等公司已经研究出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芯片和应用算法。

0评论2025-03-2655

iPhone17 Air或是苹果首款无端口手机 更轻、更薄、更简洁
苹果计划于今年9月发布iPhone 17智能手机系列,而从目前泄露的信息来看,苹果将“更轻、更薄、更简洁”作为新产品的核心设计理念。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iPhone 17 Air因其极致轻薄的设计尤为引人瞩目。据消息透露,iPhone 17 Air的厚度预计仅为5.5毫米,成为苹果迄今为止最薄的手机。

0评论2025-03-1940

首例!男子用AI写色情小说牟利获刑10个月
近日,湖北省大冶市人民法院审理首例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撰写色情小说并牟利案件,被告人柯某因犯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退缴违法所得。

0评论2025-03-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