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诊超4000例 基孔肯雅热啥来头
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传播,而佛山这两年雨水多,积水坑成了蚊子繁殖地。禅城区今年就清理了上万个积水点,但仍有人图方便,在楼道里堆放破花盆或在天台养水生植物。旧小区采访时,王大爷指着墙角的烂轮胎直叹气:“年轻人图省事,说多少回都不听,现在整栋楼都被叮出病了。”
患者中的“老弱病残”尤其让人揪心。南海区有个九岁男孩,发烧三天才被确诊;三水区有位独居老人,硬扛了五天才送医,全身关节肿得像馒头。这些“轻症”患者中,有多少是因为舍不得打车钱、舍不得耽误工作才拖成这样的?社区医生透露:“很多老人觉得‘不就是被蚊子咬了’,连退烧药都舍不得买。”
网上有人质疑:“佛山人是不是体质差?”然而凌晨五点的消杀队却默默守护着城市的健康。顺德区的工作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背着三十斤的喷雾器,在草丛里一蹲就是两小时。有个小伙子中暑晕倒,醒来第一句话是“还剩三条街没喷”。
预防体系也需改进。基孔肯雅热从发现到爆发,中间有许多环节可以拦截。早期症状和登革热相似,容易误诊;社区宣传方式老旧,年轻人根本不看。三水区的一个创新做法是把防蚊知识编成粤语顺口溜,用大喇叭在菜市场循环播放,效果出奇的好。
昨天在医院遇到个带孙子看病的阿姨,她摸着孩子头上的红点说:“以前觉得蚊子咬是小事,现在半夜都起来检查蚊帐。”这场疫情让人们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生活细节。下次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在清理积水时,别嫌他们多事——你随手倒掉的那一盆脏水,可能正藏着四千个家庭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