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货运业内卷加剧 司机亏钱接单 内幕曝光简直太意外了!(图)

2023-02-27 01:48260
 【货运业内卷加剧 司机亏钱接单】 2月24日,有货车司机向上游新闻记者反映,自己和其他货运司机长期使用的货运信息平台“货车帮”一直存在故意压价竞争、损害货车司机合法权益的问题。其提供的信息显示,一段百公里运载30多吨货物的载重货运,平台收费为1240元,扣除燃料、通行费等成本费用,货车车主几乎没有盈利。

货运业内卷加剧 司机亏钱接单 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

货运业内卷加剧 司机亏钱接单】

上游新闻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网络货运平台低价的问题长期存在,受到了行业竞争加剧、货源单向结构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司机选择低价的无奈背后,更有货运行业整体发展受困的难题。

货车帮所属的满帮集团回应,针对货运行业的显著低价,他们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整治,将采用技术手段屏蔽显著低价,“阻断拦截低价货源。”交通运输部去年11月也出手,约谈了四家主要的网络货运平台,严肃处理了低价竞争的行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司机无奈低价接单

蒋师傅主要在贵州从事货运服务。蒋师傅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自己通过亲身经历和周围其他货运司机的分享,感受到了近年来因为疲劳驾驶等带来的影响,他和许多司机都认为,这和某些货运网约车平台压价行为直接相关。

 

“最近这几年,货主在发布信息时,货车帮平台会显示一个参考价格,但是对于我们货运从业人员来说,平台的预估价格太低了。”蒋师傅表示,除去货车经营者需要承担的油钱、过路费、驾驶员的工资之后,几乎没有利润,“甚至有时候驾驶员连工资都没有。”

采访中,蒋师傅向上游新闻记者举出了自己亲身感受的经历。一辆13米的挂车,运送30吨钢筋体积约20-23立方,从成都郫都区送往106公里外的蒲江县某地,货车帮平台给出的参考价格为1240元。

“这1240元并不是司机的收入,这个价格是物流公司在帮实际的货主发布信息,所以这1240元中还要扣除100元给物流公司。司机接单的时候还要支付一笔几元至20元左右的技术服务给货车帮平台,各种扣下来司机拿到手的价钱就在1100元左右。”

蒋师傅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对于货车车主来说,买车需要贷款,车辆保养需要费用,车辆通行高速公路需要收费,更不用说价格波动较大的燃料费用,“市场的合理价格应该是1500元左右,最低不能少于1300元,但是明知道亏也要跑,不然就是放空。“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网络投诉平台上,关于货车帮平台“故意扰乱货运秩序”“恶意压价”的投诉并不鲜见。早在2021年,就有陕西的货车司机在平台上反映,装载约7.3吨行驶100公里的路程,收费为300元,另外一段130公里的路程平台价格为350元。投诉人无奈投诉说“过路费除了还能剩下多少?”

“少亏当赚”背后的不甘

货运平台报出超低价格,货车司机觉得自己亏损,为何他们又要依靠这些平台接单呢?有着多年货运经验的蒋师傅告诉上游新闻,部分个体驾驶员面临着几十万元的卡车车贷,而货车帮等网络货运平台则是这些个体司机们接单的主要信息来源。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末,在全国323.87万户公路货运经营业户中,个体运输业户为273.74万户,占比高达84.5%。而早在2018年,“货车帮”就开始对外声称自己成为“中国最大的公路物流互联网信息平台“。

满帮招股书显示,2020年全年,超过280万卡车司机在满帮完成了7170万个运输订单,交易总额为人民币1738亿元,司机数量约占中国1370万重型和中型卡车的20%。全国多地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的货运车主表示,货车帮绝对是这个行业里的主流大平台。

“十几年的时间大家都用这个软件,不使用这个平台,驾驶员没有办法独自去厂区挨家挨户询问有没有货主要用车。”在公路货运行业工作多年的蒋师傅认为,当下摆脱平台按以往的方式来找订单,也不太可能了,“以前我们自己联系货源,联系物流、厂家。现在有了平台,货主都去平台发布订单,我们现在离了平台,还真找不到货了。”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周潇在2021年发表的《数字平台、行业重组与群体生计——以公路货运市场车货匹配模式的变迁为例》一文中表示,“无论是车主还是货主,都已经对车货匹配平台产生了较大程度的依赖。”周潇早在2019年完成的调查显示,66.9%的货车司机最主要的找货途径是车货匹配平台,“考察卡车司机通过平台得到的业务占其总业务量的比例,71%到100%的占比最高,为38.2%⋯⋯在100家物流企业中,不使用平台叫车的企业仅有9家,44家企业‘频繁使用’平台叫车。”

往返于西北线路的驾驶员王师傅,也面临来自平台方的价格压力,“如果没有线下的固定货源,只凭借在货车帮平台上接单,货车车主和司机根本没法生存。平台给出的预估价格比成本价低10%都是很正常的情况了。”

王师傅向上游新闻记者举例说,假设自己从沈阳运货到包头,去程是驾驶员能够靠自己的固定货源赚到一部分的钱,但在返程的时候大部分司机为了不放空返回,就会使用包括货车帮在内的货运网约车平台寻找货主,“货车帮上接的单基本只能抵扣油钱、过路费,没有利润可言,这些平台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帮助货车快速返回出发地,不然停留在原地还要支付酒店等生活支出,少亏当赚。”

货运市场的资深从业人士谭卓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除了平台定价造成的故意压价之外,货车车主之间相互压价竞价也是运价走低的重要原因。“货车之间相互压价竞价,一单可以收2000元,别的司机会收更低的运费,最终有人1500元拿下来了,导致运价越来越低。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这个行业越来越卷,卷到亏钱。”

对于司机来说,接受很多低价单也是无奈中的无奈,贷款要还,家里开支不停,车总不能一直停着不运。有熟悉互联网领域的司机师傅发布了《致互联网货运平台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如果发现有司机接单,货主还会重新发布、继续压价。”

谭卓还认为,超载也是加剧运价低位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货车司机一直认为,‘不超载就没法赚钱’,但这里面其实是有逻辑问题的,正因为有很多超载车,本来两个车才能拉的货物,一个车就搞定了,导致另外一个车没活干,长期恶性循环才导致整体运价低迷。”

蒋师傅认为,货运市场是个自由市场,平台应当只负责提供货物、货车的信息,价格理应由驾驶员与货主自由协商,“市场份额那么大,属于车多货少的状态,货运平台给出的参考价格现在实际来说是变了个名目在控制市场定价”。

货车帮称不存在强制定价

货车帮APP显示,参考价格是结合当前城市的车长、货源数、司机数、货源属性等因素给出的合理市场价格。满帮集团官方客服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平台提供的参考价格仅出现在“满帮优车”服务中,货车帮还提供“普通发货”服务,支持货主自己出价或与司机电议价格。

上游新闻记者在货车帮软件中输入虚拟的发货、收货地址,页面随即出现了参考价格,无论选择何种服务,用户都能在页面中能看到参考价格。货车帮客服主动联系上游新闻记者表示,软件上的价格都有着固定的规律,“这个预估价格是一口价,高速路过路费、油钱什么的都算在里面,建议货主就按这个价格发货。”

记者进一步询问满帮客服人员普通发货时货主是否也会依照参考价定价并因此影响到市场的成交价格时,客服认为确实存在这一情况,但如果司机对价钱不满意,可以电话联络货主改价,或者寻找其他订单,“平台并不定价,只是提供一个建议的参考价。如果货主发布的价格过低,平台也是会限制发出或者提醒他更改定价的。”

对于低价问题,满帮平台也曾正式对媒体进行过回应,“当货主发布价格低于最低价格,平台会阻断发货;高于最低价格且低于提醒价格会对货主提醒‘价格过低找车困难’。如果货主发货价格低于预估市场价格,平台会提示和引导货主合理地提升运价,以便司机尽快接单。”

满帮还表示,对于司机端出现的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货源信息,平台将屏蔽其货源价格,不对外向司机展示。平台将通过技术手段阻断拦截低价货源,同时向货主发出低价货源提醒。对于平台预估价格的问题,满帮方面也回应认为,满帮不会对运单进行定价,只是尽可能保证市场信息的高效透明,“尊重市场的自我调节平衡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辅以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司货双方尽量高效、准确地达成彼此诉求。”

某货运网约车平台内部负责人士李斌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当生活成本、用车成本、油费等上涨时,货运运费不涨已经相当于在变相降价,“如果运费再被挤压,矛盾则随时可能会被激化。有很多司机师傅会误认为货运平台存在压低运价的行为,平台就成了运价下跌的背锅侠。”

李斌说,货运平台完成了货主与司机匹配的重任,对于市场价格而言,他们并没有刻意要去支持低价或者高价,“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调解员的角色,寻找平衡点中和双方矛盾,绝非越低越好,司机都不干了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李斌的观点得到了行业内大部分人的认同,“从某种程度上讲,市面上运力供过于求的现状,会助长货主端的压价行为。尤其是今年以来,疫情反复导致的货量萎缩,让供需失衡的状况愈发严重。”

货运低价问题也引起了高层的关注。2022年11月,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四家网络货运平台进行了约谈、提醒,称发现货拉拉公司采用一口价订单、上线“特惠顺路”产品等方式恶意压低运价,严重损害货车司机合法权益,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各方反映强烈,提醒满帮集团、滴滴货运、快狗打车等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公司也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深入排查和整改风险隐患,坚决维护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大局。

多因一果的货运低价问题,难住的不仅仅是蒋师傅、王师傅这样的一线货车司机,困扰的还是整个中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低价并不能促进行业的壮大发展,这是所有参与者的共识。

 
收藏 0
打赏 0
多家药企研发基孔肯雅热检测试剂 专家:不建议自测
近期,南方个别地区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也引发对病毒快速检测的关注。部分药企相继宣布研发了基孔肯雅热检测试剂,但厂商和专家都表示,目前并没有可以用于个人自测的基孔肯雅热检测试剂,通过专业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可以避免出现“假阴性”延误治疗。

0评论2025-08-1531

鲍鱼迎来丰收季!如何最新鲜?经常说的“几头鲍”是什么意思?
福建是我国南方鲍鱼的主产区,这段时间,在福建宁德的霞浦县,一万多吨鲍鱼迎来丰收季,渔民们每天都在海上抢收鲍鱼,新鲜的鲍鱼被第一时间运往市场和加工厂,海上牧场一片繁忙。霞浦县北壁乡地处东冲半岛末端,是霞浦县鲍鱼的主要养殖区,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海面泛起粼粼波光,渔民们驾驶着渔船在海面上穿梭。

0评论2025-08-0826

这种看似健康的饮料,可能损害血管还让你发胖!
近几年,功能饮料市场发展迅速,不少人认为它们比普通甜饮料更健康,也有人觉得,功能饮料喝多了可能引发焦虑失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功能饮料的事。喝功能饮料能提神抗疲劳?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虽然时常熬夜不利于健康,但功能饮料“营养丰富”可以在熬夜的时候来一瓶,提神醒脑,还能抗疲劳。但,真的

0评论2025-07-2927

哪些家庭可以领育儿补贴?怎么领?热点问题解读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国家育儿补贴方案六大热点问答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董瑞丰、李恒从2025年1月1日起,每孩每年发放育儿补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28日公布。这是一项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有助于缓解家庭养育压力

0评论2025-07-2925

育儿补贴“含金量”有多高?能否减轻育儿负担?
生孩子,国家发补贴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

0评论2025-07-2923

大暑时节“伏天晒背” 专家:这三类人不适合
国家卫生健康委7月23日15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大暑是一年当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节气。今年大暑正值初伏,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减弱、消化能力下降等问题。要注意防暑降温,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养护脾胃,特别是户外工作者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以防中暑。

0评论2025-07-2432

惊险!医生边唤醒患者边精准捕捉大脑里的活虫
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他为裂头蚴感染。并且影像定位病灶藏在掌管语言产生与表达控制的区域。医生尝试在术中唤醒麻醉下行裂头蚴抓取手术

0评论2025-07-1934

开空调最好别低于这个温度 医生说了什么内容?
近日,医生发出健康提醒,建议民众合理调整室内空调温度,开空调时最好将温度设定不低于26℃。医生解释称,若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人长期处于冷风环境中工作生活,易引发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发热咳嗽、关节酸痛等一系列症状,这些均为“空调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0评论2025-07-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