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压箱底”老戏将陆续登台【两砚网】

北京人艺“压箱底”老戏将陆续登台

   2025-03-28 08:46:49 北京晚报两砚网14
核心提示:今年年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宣布将在今年启动“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预计在近三年内每年安排1到2部“压箱底”的作品重排。4月25日,“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开篇之作、北京人艺今年首部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将在首都剧场迎来首演。3月25日,《风雪夜归人》艺术指导冯远征、导演闫锐等

今年年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宣布将在今年启动“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预计在近三年内每年安排1到2部“压箱底”的作品重排。4月25日,“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开篇之作、北京人艺今年首部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将在首都剧场迎来首演。3月25日,《风雪夜归人》艺术指导冯远征、导演闫锐等主创艺术家与刘恒、陆璐、李洪涛、梁国栋、刘宸等多位主演亮相媒体见面会,提前分享了作品的亮点和创作构思。

最大的困难是寻找“魏莲生”

《风雪夜归人》是著名戏剧家吴祖光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42年,上世纪50年代曾在北京人艺上演。围绕名伶魏莲生,吴祖光以隽永深长的笔墨展开数个人物的离合悲欢:身处风雨飘摇的时代,魏莲生看尽了烈火烹油的繁华,也饱尝酒阑人散的落寞,他与官僚姨太太玉春之间的纠葛、他们的觉醒与反抗更是一阕以生命写就的跌宕悲歌。

“这部经典包含很多对人生、爱情与命运的探讨,是非常浪漫凄美的中国故事。”冯远征说。于他、于北京人艺而言,《风雪夜归人》都是一部极有渊源的作品。2012年,《风雪夜归人》作为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五周年的院庆大戏上演,当时的主创班底中,担纲导演的是北京人艺前任院长任鸣,冯远征、梁丹妮、程莉莎、闫锐、李劲峰等人都参加了演出。“《风雪夜归人》至今没有过时,我和任鸣院长曾探讨了很长时间,想在人艺恢复这部作品。”冯远征透露,人艺之所以多年未排《风雪夜归人》,“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合适的魏莲生。戏曲演员是这个角色最突出的特色,一张嘴、一举手,就要让大家知道他是戏曲演员,这种气息磨灭不了,不是其他演员学习三个月就能做到的。”

国家大剧院版《风雪夜归人》中,魏莲生由汉剧出身的余少群饰演,但在北京人艺,“我们在现有的年轻演员里没有找到人选。”冯远征把这件事放在心里惦记了很多年,直到机缘巧合遇见刘恒,“一刹那,我就觉得他不一样,他就是魏莲生。”刘恒来自北方昆曲剧院,这是他第一次受邀出演人艺剧目,“对于选用人才,北京人艺采取开放的态度,我们希望邀请优秀的、合适的演员来合作,同时也让人艺的年轻人通过作品走到舞台中央,让他们的成长得到观众的认可。”冯远征说。

话剧与戏曲间寻找浸润的平衡

“戏曲非常注重程式化的表演,我是武生,程式化的内容更多。”刘恒说。从戏曲到话剧,他遇到的一大挑战便是处理台词,昆曲有韵白,但话剧要贴近生活,自然生动,“导演一直在帮我抠台词,大家也在一直帮助我怎么在细节上贴合话剧的表演形式。”在话剧与戏曲之间,《风雪夜归人》寻找着彼此浸润的平衡,剧组邀请专业形体设计加入排练,并到北方昆曲剧院等专业院团观摩戏曲表演,用导演闫锐的话来说,他期待“借助戏曲的雅致,把诗意的感受和静谧的戏韵表现在舞台上”。

“《风雪夜归人》有一种诗性美,它的舞台意境是写意、简洁、凝练的,我们没有用太多所谓的科技手段。”闫锐说。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风雪夜归人》突出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蕴,用现代感的光影构建起整个戏剧的想象空间,现实与非现实的跳跃叠加第三视角,进一步丰富作品的表达层次。

这种宁谧专注的氛围,让饰演苏宏基的李洪涛很能静下心来。这些年,他在影视剧领域相当活跃,“在外边‘漂泊’久了,回到人艺的舞台,是对自己表演功底的又一次深凿。”李洪涛还有另外一重使命感,他与饰演马大婶的梁丹妮是剧组中为数不多的“老人儿”,不可避免地要接过以老带新的责任。梁丹妮则说:“要把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去谈帮助年轻演员。不管主角还是配角,戏多还是戏少,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年轻人看到我们做得好的地方,自然而然地会去学习。”

“家底儿”好好传承

伴随着《风雪夜归人》的创排,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正式启动。“这几年,人艺推出了很多新戏,特别是在小剧场领域进行了很多探索。也许观众会有疑问,人艺今后是不是守正的内容就变少了?我们想告诉大家,人艺从来没有放弃守正。”冯远征说。“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就是北京人艺采用多样化方式推动经典剧目传承发展的举措之一,未来,“计划”一方面将通过“绝对复刻”的方式恢复“博物馆剧目”,原汁原味保留经典原貌;另一方面将如《风雪夜归人》一般,启用全新阵容,对经典进行现代演绎,为经典注入时代活力。

下半年,“计划”推出的第二部作品《骆驼祥子》便是“绝对复刻”的一次尝试,剧组将延用曾经的布景、服装、化妆,传承北京人艺最精髓的演剧风格,全面展现老人艺的风采,大幕一拉开,“观众就像看到那个年代的剧目一样。”冯远征表示,剧院也想借此加快培养年轻演员的脚步,通过亲身体悟经典剧目的厚重魅力、了解人艺历史,年轻一代能更加理解老艺术家留下的宝贵“家底儿”,更好地完成对 “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赓续传承。

北京晚报记者 高倩 文 方非 摄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两砚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两砚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news.liangyankj.com/news/230997.html

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两砚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处理与建议:wfmy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