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睡眠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一些看似平常的睡眠表现往往不被重视,但它们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磨牙、做噩梦、断断续续打鼾、盗汗等现象,若频繁出现,需引起警惕。
01 呼噜打着打着断掉了 打呼噜是睡眠质量不佳的信号,气流通过狭窄的上气道时,软组织震动产生鼾声。肥胖、咽喉部肌肉松弛等因素导致上气道变窄,是打鼾的主因。频繁打鼾者常伴随深度睡眠减少,白天易困倦、注意力下降,这不仅是睡眠问题,更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 习惯性鼾声是指在睡眠中反复出现的打呼噜现象,虽然本身可能不会严重影响呼吸,但它仍然是一种病理状态,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呼吸道问题。而呼吸暂停则更为严重,鼾声由轻而重,然后戛然而止,说明气道完全闭塞,导致气流无法通过,可能发展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02 经常做噩梦 快速眼动期是睡眠中身体最活跃的阶段,此时容易做梦。压力过大、焦虑、身体不适或疾病都可能导致反复做梦。如果经常做噩梦并伴有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可能是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表现,这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03 磨牙 6至13岁儿童换牙期会磨牙,但成年人磨牙则需要关注。原因可能是情绪问题、遗传因素或其他睡眠障碍。长期磨牙可能导致牙齿磨损、牙周组织受损和颞下颌关节紊乱。
04 睡眠温度不高却一身汗 入睡后异常出汗(以头部、颈部、躯干为主)且醒后汗止的现象称为盗汗。多数情况由生活习惯引起,但频繁、大量的盗汗可能是感染、内分泌或肿瘤疾病的预警。
睡觉时出现这4种表现,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呼噜突然中断、噩梦多且动作剧烈、睡中磨牙、夜间盗汗。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延误治疗。
海峡网综合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