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凌晨,印尼巴布亚省30岁孕妇艾琳·索科伊因临产腹痛,被家属用快艇送往最近的约瓦里医院。院方以设备不足无法为4公斤胎儿实施剖腹产为由拒收。随后辗转三家医院均未得到救治:阿贝普拉医院未说明原因直接拒收;迪安哈拉潘医院二次拒收,未提供救治;巴扬卡拉警察医院以产科满床为由拒收,并要求支付800万印尼盾(约合人民币3600元)现金剖腹产费用,相当于当地最低月薪近两倍,家属无力承担后建议转院。

前往第五家医院途中,艾琳呼吸停止,母子双亡。基层医院如约瓦里医院缺乏基础剖腹产设备,转诊机制形同虚设;作为省会的查亚普拉医疗资源相对充足,但四家医院均未启动应急床位或跨院协调机制。12小时内连续遭四家医院拒收,无一家启动紧急预案或提供临时救治。

类似事件频发:2020年印度孕妇因新冠被三家医院拒收致死;2022年中国西安“黄码拒诊”致心梗患者死亡。印尼民众痛斥“拒收即谋杀”,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巴布亚省省长紧急下令,全省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病患,违者撤职。副县长承诺升级约瓦里医院设施,但未公布调查报告,涉事医院拒收原因仍不透明。

艾琳的死亡揭露了医疗体系在资源、伦理与管理链条上的断裂。省长禁令仅是第一步,唯有将“生命权高于制度漏洞”嵌入医疗基因,通过系统性投入与严厉问责,才能避免悲剧重演。正如民众呐喊:“拒收病患不是失误,而是谋杀”。




